国庆长假期间,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的分层作业,被家长投诉了!
老师本是一番好意,却无奈不被理解,这件事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。
我们究竟需不需要“因材施教”,怎么“因材施教”来了,家长、学生却接不住了呢?
01:“分层作业”落埋怨国庆8天假,一位初中数学老师只布置了两项作业:一是订正错题,二是一份四页的数学试卷。
试卷作业的安排别出心裁:根据学生平日表现,部分学生可以只完成试卷的1/4或1/2,而部分学生需要完成全部。
展开剩余82%原本是给优秀学生的一次奖励——减免部分作业,没想到却被家长投诉,还引起了众多网友围观热议。
试卷一般是难度递增的,对已掌握基础内容的学生,减免一些重复性劳动,可以让他们有时间挑战更高难度的思考。
而基础不牢固的同学,一个8天的长假,完成一整张卷子夯实基础,也完全没毛病。
老师的本意是好的,是真正的“因材施教”,又契合的作业精准化的要求,更是对学情的反馈。
没想到的是通知一出,家长群炸锅了:
“8天假只布置这么一点作业?太少了!老师只顾自己玩!”大鑫优配资讯
“凭什么要我家孩子全部做完?不公平!”
作业多被投诉,作业少也被投诉,分层布置作业还是被投诉!老师们太难了!
家长渴望教育公平,盲目地追求“绝对平均”。
孩子作业多了,盯作业累;作业少了,又无法接受别人孩子可能通过差异化教学成长更快了!就是既想轻松,又怕别人多学了!
02:“分层作业”不是“特权奖励”我家双胞胎是3年级,这次我们的国庆作业也有“区别对待”。
这一个月拿到100积分的同学,可以申请一次作业减免,或者兑换奖品,或者任意选同桌。
双胞胎告诉我,班上这次有3个同学有100积分了。两名女生分别选择了兑换奖品和自主选同桌,只有一名男生选择了免作业。
这次国庆作业,别的听写生词什么还好,主要有一篇国庆见闻的作文。我家双胞胎兄弟是羡慕坏这名男同学了!
我说,那你们也可以把积分攒起来,攒到100积分免一次作业呀!
他俩一个有50几积分,一个有30几积分,都已经换好对应奖品了。
我想那三名一个月可以得到100积分的孩子,一定本来就是各节课上都思维活跃、平时纪律性也好的,才会超过普通同学积分这么多。
上课听了课,免一次作业也没什么关系。 老师这种因材施教的鼓励法,我特别赞成!那两个女同学也很自觉,可能觉得不能不写作业巩固,也可能很喜欢某款奖品,很想和某个同学同桌,都没有选择免作业。
03:告别“受害者心态”,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部分家长的激烈反应,是一种“受害者心态”:总是怀疑制度在迫害自己,总是认为资源在向他人倾斜,总是将正常的差异解读为恶意的歧视。
教书育人,对老师来说,只是他的工作。
如果家长配合,老师一定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工作。
反之,总是挑刺的家长,老师不会区别对待你家孩子,最多不搭理你家孩子,上课也不叫他回答问题。你的希望孩子被多关注,变成了直接的不关注,你肯定也不乐意吧!
这不是教师的“报复”,而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:我们都更愿意与理解、支持我们的人深入合作。
当每个家长能接受“分层作业”时,是对老师多了一份尊重,是对自己孩子的学情更多了一份了解。
发布于:湖南省捷希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